牧场基础管理工作
引用 闫俊亮作品
时间: 2023年6月15日 来源: 巴彦淖尔市畜牧业服务中心作者: 王春点击: 343
牧场的基础管理工作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,简单是因为工作难度不大,难却难在难以持久固化。对管理者而言,基础工作的动作变形往往是缓慢且不易觉察的,之后便是习以为常和被同化。
牧场每天最关注的数据可能就是奶量的变化,而稳定合理的干物质采食量才是最大的底气,而这底气取决于综合的基础管理。所以基础工作必须要能量化、能固化,有安排、有检查。简述以下几点基础工作,以供讨论。
一、饮水管理
水是奶牛机体和牛奶的主要成分,是奶牛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性能最重要的营养素。奶牛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、吸收、转运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的参与。
表1-1饮水量与产奶量之间的关系
摘自《奶牛营养学》 李胜利
1、水质符合《生活饮用水标准》(GB5749-2006),无污染及异味。
2、水槽数量要保证群体15%牛只可同时饮水,水槽空间100-180cm/头,25头牛设置一个水槽。
3、饮水槽夏季每天清洗一次,冬季每2-3天清理一次,水槽内部必须清澈见底,不能出现杂物或绿苔现象,水槽下面及周围死角的牛粪清理干净。
4、不得出现空槽或水位(15-20cm)不足现象,水位到水槽上沿5-7cm。
5、水温控制在12-15℃,提高奶牛饮水量。
6、每班要检查水槽是否有异常,溢水、漏水、结冰或漏电现象,及时维修。
二、日粮管理
1、关注原料变化,无受潮,霉变。尤其是青贮饲料,应随时关注其干物质,颜色、味道等变化。
2、每日检测TMR水分和粒度,水分不超过50%,粒度符合宾州筛标准。
3、保证奶牛挤完奶回来有新鲜日粮采食,牛回料到,不出现空槽现象。
4、投料半小时后,要进行第一次推料,之后每隔1小时推料一次,及时清除日粮中草绳、塑料袋、铁丝等异物杂物。发现投料不均匀时应及时匀料。
5、每日上午饲喂新鲜饲料时,先清理前一日剩料,料槽无污垢沉积,饲槽角不出现霉变现象。
6、饲养部门专人每日早班在剩料清槽前要对舍的剩料进行检查,同时记录剩料情况,进而根据剩料数量对投料比例进行适当调整。
三、卧床管理
1、合格的垫料质量:沙子垫料选择流动性好,含土量<40%,含水量<30%;有机垫料水分控制在40%以内。
2、专人维护,每天在挤奶间隔期间,对卧床检查、清理、补充,使卧床平整、松软、干净干燥。
3、垫料厚度要>15CM,前高后低,坡度在2~4%。
4、制定合适的补垫周期,根据牧场卧床污染程度,一般至少每周补垫一次。
5、每周2~3次对卧床后1/3使用漂白粉或卧床消毒粉喷撒消毒。
四、粪污管理
1、“牛走粪清”,不允许带牛作业。
2、泌乳牛舍每天至少清理2次粪污,保证泌乳牛舍在挤奶牛返回牛舍前将粪道清理干净。
五、产房管理
1、产房要保持干燥通风,安静卫生,昼夜设专人值班。
2、做好产房、产间、助产器械工具的清洗消毒等准备工作。
3、母牛产前1-6小时进入产间,消毒后躯。每隔半小时至1小时巡圈一次,尽量注意减少奶牛应激。
4、母牛产后大量损失体液,应立即进行产后灌服,做好产科检查。
5、母牛产后30分钟到1小时内挤初乳。
6、产后24小时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,如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,及时进行处理。
结语:
现在的牧场出现状况,大的原则问题已非常少见,反而因执行基础工作的工人难找,培训难学,出现问题的几率较大。先进的理论、理念要落地,只有形成为牧场的制度、细化为基础分解动作,才能体现其价值。